
西北师范大学,作为甘肃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建设的重点大学,是国家重点支持的西部地区十四所大学之一。这所历史悠久的高等学府,其前身可追溯至1902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。经过数年的发展,学校名称几经更迭,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到国立北平大学,再到西北联合大学,最终在1939年独立设置,更名为国立西北师范学院。
抗日战争胜利后,国立西北师范学院继续在兰州办学,并恢复了北平师范大学(现北京师范大学)。1958年,学校划归甘肃省领导,更名为甘肃师范大学。1981年,学校复名为西北师范学院,并于1988年正式更名为西北师范大学。这一系列的发展历程,彰显了学校在教育事业中的不断进步和卓越贡献。
1985年,教育部依托西北师范大学设立了“西北少数民族师资培训中心”,实行“两块牌子、一套班子”的管理体制。1987年,国务院在学校建立了“藏族师资培训中心”。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学校的师资培养能力,也为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2012年,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依托西北师范大学设立了“西北师范大学华文教育基地”。学校现有省级以上科研机构26个,包括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、国家级研究院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。这些科研机构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。
自独立设置以来,西北师范大学已培养各类学生20余万人。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(市、自治区)招生,现有各类学生38426人。学校连续五期实施本科教学改革工程,2003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;2008年教育部英语本科专业评估获得优秀。这些荣誉充分证明了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卓越成就。
西北师范大学还设有附属教育集团,包括附中、二附中、附小和幼儿园,均为甘肃省和兰州市示范性学校。这些学校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,是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窗口学校和教育实习基地。